|
重建祠记
|
发布时间:2013.10.15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根据杨氏宗谱记载,迀六始祖能公后裔首建宗祠於清嘉庆癸亥(1803)年动议,道光辛已(1821)年筹银60两,购庄房一座,田地一石作为祠基。但因财力不支,祠未建成,只得“因陋就简”, 直到光绪18年(1892)年方得在杨家湾老宅(今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建成。老祠虽历经战乱,仍保持完好,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学校,1979年被毁。2010年族人在原祠址前重建杨氏宗祠一座,兹将重建情况略记于后。
一
重建宗祠由祠堂、文化广场、道路、绿化带、明塘五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约五千平米。其中祠堂占地一千五百平米,文化广场、道路占地二千七百平米,绿化带、明塘占地八百平米。祠堂青瓦黄墙、棱檐飞角,坐北面南,前厅后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另有厨房两间。祠堂东西北三方院墙环绕,门前二十米处有月牙状明塘壹口。祠堂前厅顶高八米八,大门外的门楣上鑲嵌着“杨氏宗祠” 四个镏金楷书大字,上方是杨姓族徽。后殿顶高九米六,殿顶屋脊中央有一尊高三米五串珠不锈钢制鼎:后殿门楣悬挂原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一九三七年为杨氏题写的“世笃宗盟”镏金匾额;殿后墙是贯通五间的二十三级梯式台阶。台阶中上方安放受姓始租伯侨公半身刷金塑像,两侧为十六位先贤塑钢绘像;一至六十五世系及六十五世以后的先人牌位依次排放在台阶上。东西厢房顶高六米,为半开放型。祠内天井院一百平方米,中间是一尊高三米五,三层塔式铸铁香炉,两侧是青桐和桂花树。祠堂东边为文体广场,祠内五十六根立柱,九百六十平方米建筑物,寓意着能公后裔祝愿中华各民族团结和谐、幸福吉祥。
二
宗祠重建分为四个阶段:2010年春节至清明为前期谋划阶段。五修谱谍时,族中俊彦文木、光志、光禹、光祥、克银、振玉曾先后多次提议重建宗祠,据此,时仼中铁十二局西南片指挥长光增领衔支持,2010年春节一过,便正式起步、亲自主持了建祠前期谋划:捐助二万元作前期费用;谐文木、文峰、振玉、光祥等人与各房长和名望人士围绕建祠反复沟通,力排异议,达成重建宗祠“众望所归、族心所向、势在必行”共识;着手设计、筹资、选址等相关事宜。并於2010年清明祭祖现场向族人公布重建宗祠决定,作首次发动。
2010年清明后至4月20日为正式筹备阶段。做了四件事:一是成立重建宗祠筹备组(名单附后),形成了以光增(总顾问)为核心,文木(2010年6月卸仼)文峰(2010年6月继仼)为户长,振玉为组长现场总指挥,光祥为现场监督, 克银、 克筠为财务主管, 各房长(名录附后)为本支牵头责仼人的领导体系和运行责仼机制; 二是确定祠址, 审定图纸预算方案; 三是岀台筹资约定: 即族内按每人100元集资(特困户的酌情减免), 公职人员捐助一个月工资, 企业法人和有识之士提倡自愿多捐; 四是明确了“精心组织,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精打细算” 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管理制度。
2010年4月20日至10月中旬为全面实施阶段。以振玉为首全权负责抓建设, 协同户长、现场监督、财务主管、施工单位,全天侯现场指挥,全方位协调关系,全过程跟踪保障,施工进展顺利,六个月完成宗祠主体工程建设。以光增为首多措并举,抓筹资:一是印发《致能公后裔的一封信》舆论先行,引导集资;二是把握开工、封顶、竣工庆祝活动三个节点,集中造势,拉动捐资,特别是2010年4月20日开工典礼,光增动员情理交融,各房代表慷慨陈词,捐款大户率先垂范,参会宗亲踊跃捐资,不到一小时捐款27万元;三是各房长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登门入户发动集资。终经多方努力,共筹资115万元整,为宗祠重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010年10月中旬至11月20日为告竣开祠阶段。一是明塘等附属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二是宗祠的文化建设。筹备组委派专人整理杨姓宗族文化史料,雕塑、绘制先祖影像、匾牌、先人灵位,镌刻杨氏溯源碑文、《重建宗祠碑记》。三是举行杨氏宗祠落成暨开祠庆典。2010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十五日),宗亲族人二千,社会贤达数十齐聚祠堂,外加参观乡邻不下三千,盛况空前。当日族内外亲朋奉献礼金、捐款达20余万元。电影、戏曲表演延续九天之多,充分表达了杨氏(能公后裔)六千子孙“感祖恩、彰祖德、祭祖灵、树族威、促和谐”之夙愿。
综观建祠过程,特点有四:
其一 宗旨鲜明。建祠伊始就把“慎终追远,继往开来,振兴家族,回报社会”作为建祠宗旨,使之贯穿始终,引领杨姓族人同心同徳,重振雄风,为共筑民族复兴梦,聚集正能量。
其二 有序高效。重建宗祠,工程庞大,从筹备到告竣历时仅七个月,在古往今来的建祠范例上效率空前。筹建领导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配合,组织指挥有序有力,工程推进安全顺利,凸显了杨氏家族群体优势和筹备组集体智慧。
其三 团结奉献。重建宗祠,举族而为,凝心聚力,参与者全员义工,全程义务,各房头顾全大局,所筹资金全额上交,运行费用自我消化。据不完全测算,除记录在案的有形集捐资外,族人以各种形式的隐形奉献达六十万之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和突出代表不胜枚举:如光富、光余、光祥、光如、光财、克银、克庆、克发、克信、克政、克茂、克胜、克筠、克俭、克超、振宏、振清、振斌、振东、振谷、振武、兴法等,有的放弃企业经营、车辆运营;有的放弃打工养家;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患病。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顶日冒暑,夜以继日,翻山越岭为建祠,走家串户忙筹资。家住祠堂周边的文木、光寿、光勤、光勇、光会、光和、振余等,不仅多次义务接待,义务岀工,还捐岀部分承包士地,供宗祠文化广场使用。现场总指挥振玉聚精汇神抓施工,劳苦功高,为建祠私家车行程四万多公里未报分文油费。红石谷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振清,急建祠所急,帮建祠所需,除公开捐款壹拾万元之外,开祠庆典时又捐助了价值二万多元的酒水,位居建祠捐资榜首。光涛年届八旬,生前不仅时刻关注建祠,还率全家祖孙三代捐款5.5万元。更有贤能善良的杨门各代媳妇,如:韩声明、许光英、陶文霞、孙绪群、秦宗兰、黄遵萍、陈月芹、王玉梅、闻成玲等,她们遵遂先人遗愿,巾帼不让须眉,有的幕后贤助德从,默默奉献;有的幕前替夫、率子领头捐资,敦促户下;有的每逢祠堂大小活动,自愿义务接待、义工大厨,族内有口皆碑。
其四 文化支撑。重建宗祠,坚持文化引领,传承并举创新,其间时仼准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振清、曾任淮南煤矿宣传部长的克文和曾任六安广电局长克华功不可沒。他们多次赶赴建祠现场,不仅主动承担杨氏溯源、家族世系、先祖业绩的整理,还根据建祠不同阶段,整合各方资源,振清亲自导演,克文执笔撰稿精心制作了族史、建祠教育影碟数十盘,分发各房,播放宣传。此举明显提升了重建宗祠过程的文化品位内涵,更为整个宗祠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
宗祠落成,举族同庆,但这不是最终目标,秉承建祠宗旨,创新宗祠文化,激励后人奋进才是我们永恒的责仼。为此杨氏宗族理掌会,坚持与时俱进,把宗祠诸多传统功能,赋予时代的最新定位,使之成为:
——归宗认祖,凝聚宗族亲情的联谊中心。继续理清杨门世系脉络,不断拓展宗亲交流空间,联谊互补,共荣共进。
——承宗传祖,弘扬杨姓文化的传播中心。挖掘梳理优秀氏族文化核心精神,并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在传承中创新提升,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孝宗敬祖,构建和谐人文的教育中心。崇尚孝悌为先美德,敦宗睦族,明德亲民,以家庭和睦造家族和衷共济,以人人和敬促社会和谐进步。
——拜宗祭祖,举行文明祭祀的活动中心。刨新文明现代的祭祀文化,延续家族群体例行祭祖,提倡家庭逢喜自觉拜租,逐步使宗祠祭祀活动常态化、时代化。
——光宗耀祖,共图兴族大业的发展中心。以宗祠为载体,汇聚宗心族力,构建发展平台,择机创立杨氏基金会,实施助学、扶智、济困、帮企工程,不断造就杨冂实业新星和社会贤达,为家族祖上增光,为中华民族添彩。
杨氏宗族理事会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日
|
|
|
|
|
|
|
| 程门立雪 成语“程门立雪”,今用来比喻学生尊师重道的执着与专一,其典源出于宋代杨时的一段… 2017-04-26 |
| 独拳者 独权也 杨坚为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传说他的母亲吕氏在生他的前夜,曾梦见腹内苍龙盘… 2017-04-26 |
| 杨震过洞庭湖 洞庭湖纵横800里,传说常有河神水妖作怪。有一句古谚:“斗米过洞庭,石米也是过洞庭… 2017-04-26 |
|
|
|